19年的“年”已經走遠了,各行各業也都忙活起來。對于19年,上海全屋定制家具市場已經在發生變化,中小企業該如何在新的商戰里前進?
我們在思考19年的新征途時,必然會回顧18年走過的路。18年的定制行業,顯然是不理想的。它不但沒有像業內人預測的“18年是全屋定制爆發年”,而且還隨著購房限制導致更加冷卻了。過去幾年,定制家具企業年營收普遍保持在30%—60%,而在2018年放緩至20%以下,很多小企業扛不住這樣的“寒冬”而死亡。有些熬過來的,也都大傷元氣了。那么對于19年上海全屋定制家具行業該如何前進呢?
1、滲透率仍有提升空間
對于全屋定制家具,很多消費者理解的任然是定制櫥柜,定制衣柜這兩個大件。當然這也是由于定制櫥柜發展的比較早,在2017年定制櫥柜的滲透率約為56%。定制衣柜近年來市場認可度迅速提高,滲透率隨之飆升至30%左右;而其他柜體滲透率不足10%,尚處于導入期。
雖在普及度上,全屋定制家具已經很廣泛了,但是在接受上,很多消費者還是選擇了成品家具。全屋定制家具的滲透率還是有待提升的。
2、市場巨大企業仍有可為
全屋定制家具這幾年雖然發展的紅火,也有不少企業在轉行做這一塊。但是畢竟是近幾年才出來的新名詞,很多企業還是持有觀望態度,不敢隨意嘗試。
如今在行業內做的比較成熟的定制家具公司十個手指就能數的過來,大些的公司像歐派、索菲亞、尚品宅配。中等的像百特斯、瑪格、艾格等。這幾家公司也都屬于均衡發展,并沒有像傳統家具那樣有領頭羊帶著大家一起沖。所以對于定制行業中大公司還是需要更進一步,做一個領頭的企業。
2、產品缺少創新,行業止步不前
一個行業最怕的就是止步不前,沒有創新。特別是靠設計發展的定制家具行業,如果沒有新的產品,只一味的復制別人的,那千篇一律的風格、款式,消費者必然是不會買賬的。所以對19年的定制行業,設計師的創新也是最為重要的。